地理定位

臺中市地形图

点击地图以查看其地形、其海拔和其地势

北屯區

臺灣 > 臺中市

東以頭嵙山與新社區、中興嶺、太平區毗連,西以土庫溪與西屯區相鄰、南與北區鄰接,北與大雅區、潭子區、豐原區相鄰。境內東半部為豐原區山地南段、中有頭嵙山高度約859公尺,觀音山高度約317公尺,為大里溪的上源地域,西半部為台中盆地的一部份,海拔約100公尺至200公尺之間。

平均海拔:155 米

豐原區

臺灣 > 臺中市

本地區早先一度被稱作葫蘆墩。國立臺灣博物館所藏巴宰族岸裡大社文書中可見有關地形之描繪紀錄。

平均海拔:228 米

長億里

臺灣 > 臺中市 > 長億里

平均海拔:81 米

大甲區

臺灣 > 臺中市

大甲區(臺灣話:Tāi-kah-khu;客家话:Thai-kap-khî;道卡斯語:Taokas),舊稱「大甲社」,前身「大甲鎮」,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北角,地形主要以大甲扇狀平原為主,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在產業發展上,農業為臺中市第二大蔬菜生產區、最大稻米生產區,重要產物有芋頭與稻米等;工業則主要以金屬製品、機械設備製造與腳踏車工業所形成的產業聚落為主。

平均海拔:49 米

新社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385 米

東勢區

臺灣 > 臺中市

東勢區受到複雜地形的影響,形成氣溫東西部相異的情形,西部地區多為平原,地勢較低並緊臨臺中盆地,氣溫較高而雨量較少;東部地區多為山地,海拔較高,年均溫不到攝氏20度且地形雨豐富。全區年均溫約為攝氏24.1度,最熱為7月的攝氏29.9度,最冷為1月的16.9度;年平均降雨量約為2,254.6毫米,且集中於4月至8月,其中6月的502.4毫米最多,11月的15.3毫米最少。

平均海拔:496 米

烏日區

臺灣 > 臺中市 > 楓樹脚

烏日區位於臺中市西南部,臺中盆地中央偏南,東臨大里區、霧峰區,北鄰南屯區、南區,西接大肚區,南濱彰化縣彰化市。全區地勢偏低,海拔高度在250公尺以下,全境達八成的土地為高度0至50公尺的平原,僅西北側成功嶺屬於大肚臺地的範圍,整體地勢變化由西北向東南低降。境內北部主要為烏溪沖積平原,東園里以南地區則多屬貓羅溪沖積平原。

平均海拔:61 米

南湖大山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3,332 米

烏日高鐵特區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38 米

東海里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223 米

霧峰區

臺灣 > 臺中市

霧峰區,位於台中盆地之東側和台中山地之交界處,北鄰大里區、太平區,東鄰臺灣省南投縣國姓鄉,南隔烏溪與南投縣草屯鎮相望,西南端與彰化縣芬園鄉相鄰,西接烏日區。盆地和坡地地形,約各佔一半。以車籠埔斷層為界,西側屬台中盆地的一部分,以沖積扇平地為主;東側屬丘陵地形,以東南側為高,等高線多在200-500公尺之間。 全區地勢呈東南高,西北低;其中則以東南山境為最高峰--「霧峰奧山」,又稱霧峰契山,海拔標高483公尺,位於青桐林生態產業園區內,與大橫屏山山脈並行。

平均海拔:130 米

大肚區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59 米

白姑西峰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2,763 米

水湳經貿園區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111 米

梧棲區

臺灣 > 臺中市

梧棲區位於臺中市西部沿海,東接沙鹿區,西濱臺灣海峽,南毗龍井區,北鄰清水區。全區總面積約有16.6049平方公里(若包括海埔新生地1.8014平方公里,則為18.4063平方公里),約佔全臺中市總面積2,214.8968平方公里的0.75%,在原臺中縣的21個行政區中排行最小。全境為清水隆起海岸平原的一部分,地質上為西部麓山地質區的濱海平原地質區,屬現代沖積層,係由礫石、砂、粉砂及黏土組成,沿海地區則主要由大甲溪及烏溪之砂岩及頁岩沖積而成。東側有清水斷層經過,全區整體地勢平坦,平均海拔高度介於2.2公尺至5.1公尺之間,由東北向西南微斜,坡度極小,故常有因大雨而淹水的現象,由於梧棲區地勢平坦少有屏障,加上瀕臨海岸線…

平均海拔:8 米

清水區

臺灣 > 臺中市

清水區氣候為副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冬,年均溫約為攝氏22度,並以7至8月氣溫最高,年平均降雨量約為1,294毫米,並集中在夏季。夏季受到西南季風帶入大量水氣,以及8至9月颱風侵襲的影響,是清水區全年的主要降水來源;冬季盛行東北季風的期間,由於清水區處於雪山山脈的雨影區,加上清水區西側臨海,境內海拔高度較低而無地形阻隔的影響,使得清水區冬季乾旱且風勢強勁,其冬季氣溫常降至攝氏10度以下,1至2月期間常有6至8級的強風。

平均海拔:48 米

后里區

臺灣 > 臺中市

后里區(臺灣話:Āu-lí-khu;客家话:Heu-lî-khî),舊稱「內埔」,前身「后里鄉」,位於臺灣臺中市北端,介於大甲溪與大安溪之間,境內地形主要由后里台地組成,氣候屬副熱帶季風氣候,夏季有雨、冬季乾旱。後因與屏東縣內埔鄉同名,改以轄內最大聚落「后里」為名。

平均海拔:214 米

龍井區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71 米

臺中七期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85 米

東勢角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376 米

外埔區

臺灣 > 臺中市

外埔區,前身「外埔鄉」,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北方,介於大甲溪與大安溪之間,北接苗栗縣苑裡鎮,東與東南鄰后里區,南隔大甲溪與清水區相望,西與西北鄰大甲區。氣候屬亞熱帶,地形屬於河階型。農特產有蜜紅葡萄、馬鈴薯、百合花、稻米、洋菇、火龍果等。

平均海拔:127 米

大雅區

臺灣 > 臺中市

大雅區(臺灣話:Tāi-ngé-khu;客家话:Thai-ngá-khî;拍瀑拉語:Papora),舊稱「壩仔」,後稱「埧雅」,日治時期改稱「大雅」,前身「大雅鄉」,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北部,地處台中盆地北部,大肚台地東麓,中有筏子溪上游段南北貫穿其間;境內西部因緊臨大肚台地關係,大肚台地縱走於西半部,其東麓山坡地,海拔約300公尺左右,走向南南西,而東半部為台中盆地,海拔130至150公尺之間,以東鄰潭子區,西接沙鹿區,北毗神岡區,南與西屯區為界。本區因有中部科學園區設立及清泉崗空軍基地擴充為國際機場,加上有綿密及便捷之交通網路,成為臺中市的衛星市鎮之一及捷運系統重要區域的路線。氣候屬亚热带氣候,雨量較臺中其他區域為…

平均海拔:165 米

大里區

臺灣 > 臺中市

大里區位於臺中盆地的東南端,北邊以舊旱溪及綠川與南區、東區為界,南邊與霧峰區隔草湖溪相望,東與東北鄰太平區,西毗烏日區。境內地形可分為臺中盆地地區與東南部的豐原丘陵地區,臺中盆地地區所處的位置大多為太平沖積扇的一部分,該沖積扇主要由大里溪、廍子溪、頭汴坑溪及草湖溪等四條河川在東側太平區的山區流出後,將山區帶出的泥沙堆積在大里區而形成的沖積扇;豐原丘陵地區所處的位置主要為車籠埔斷層線西側,即健民里東邊竹仔坑附近的山麓地區,該地區是大里區境內地勢最高點,標高352公尺。由此統整,大里區地勢略呈東高西低。

平均海拔:60 米

帽子山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2,478 米

大安區

臺灣 > 臺中市

大安區位於臺中市西北隅,東鄰大甲區(溪南地區),西濱臺灣海峽,南隔大甲溪與清水區相望,北與大甲區(溪北地區)以大安溪為界。區域面積為27.4045平方公里,東西最大跨距約4.2公里,南北最大跨距約9.08公里。全區為大甲扇狀平原的一部分,係由大甲溪與大安溪等二溪合流沖積,以及砂礫、粘土混合而成,而在大安區內大致以溫寮溪分為南側的大甲溪沖積扇與北邊的大安溪沖積扇。整體地勢平坦,海拔高度均在10至30公尺之間,地勢略由東北、東南兩方往中西部傾斜,坡度極小,形成平緩坡面,全區海拔最高點位於東北部頂安里三十甲堤防一帶的50公尺,整體呈現南北走向狹長地形。

平均海拔:20 米

西屯區

臺灣 > 臺中市 > 臺中七期

平均海拔:131 米

長億里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95 米

梨山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1,829 米

水利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204 米

南屯區

臺灣 > 臺中市 > 田心

南屯區的地形東西寬廣而南北狹長,東至麻園頭溪與南區、西區為界,西至大肚台地與大肚區為鄰,南接烏日區,北端與西屯區接壤。區內東半部為台中盆地,西半部則為大肚山台地的斜坡面,整體地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區內則有土庫溪、筏子溪、麻園頭溪等溪流由北往南的方向穿梭其間。望高寮為南屯區的地理高點,海拔約270公尺。

平均海拔:70 米

沙鹿區

臺灣 > 臺中市

沙鹿區(臺灣話:沙轆區,Sua-lak-khu,白話字:Soa-lak-khu;拍瀑拉語:Salack),舊稱「沙轆」,前身「沙鹿鎮」,位於臺灣臺中市西部海岸平原的中心,介於臺中市區與臺中港之間、鄰近中部科學園區,是臺中國際機場所在地。區內人口約有9.8萬人,是臺中市海線地區的人口第一大城市,地形平坦少屏障,季風強、雨量少。重要特產為甘藷、豬肉副食產品。

平均海拔:86 米

潮洋里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85 米

車籠埔

臺灣 > 臺中市 > 長億里

平均海拔:137 米

竹仔坑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157 米

龍潭里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80 米

西屯區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109 米

神岡區

臺灣 > 臺中市

神岡區位於臺中市西北部,東依豐原區,西接清水區,北隔大甲溪與后里區相望,南鄰大雅、潭子兩區。行政區域形狀略呈四角形,面積共計35.0452平方公里。神岡區分為三個地形區,一為北部的大甲溪溪底地區,一為東部的臺中盆地盆底地區,一為西部的大肚臺地地區。

平均海拔:174 米

晉江里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177 米

嵙石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358 米

大里運動公園

臺灣 > 臺中市 > 田寮

平均海拔:52 米

中區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87 米

臺中都會公園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238 米

潭子區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190 米

西區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89 米

南區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58 米

天冷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634 米

和平區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847 米

太平區

臺灣 > 臺中市 > 長億里

太平區東邊以雪山山脈支脈大橫屏山系(最高峰,海拔1206公尺)和臺灣省南投縣國姓鄉為鄰,東北部以中央山脈支脈頭嵙山系和新社區接壤,西部以旱溪、大里溪與東區相隔,北以廍仔坑溪與北屯區為界,西南部以三汀山丘陵(部分為九九峰自然保留區域)和大里區、霧峰區緊鄰。全區4/5面積為山地區域(其中60%為三汀山丘陵區),95%人口集中在該區西部的台中盆地上。

平均海拔:152 米

谷關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1,064 米

北區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105 米

樟樹(石岡-5)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352 米

日南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65 米

環山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1,760 米

北屯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115 米

石岡區

臺灣 > 臺中市

石岡區位於臺中市中部偏北,地處大甲溪溪南岸狹長的河谷平原地帶與新社河階群的交會處。全區幅員不大,東西略寛(6.37公里),南北略窄(4.58公里),輪廓呈東西橫置之樹葉形狀。境內北半部為大甲溪河谷平原,海拔約283公尺(區公所處),為區內精華區;南半部則為不同時期因地盤上升及大甲溪沖積作用而形成的各個河階地,包括金星面河階、仙塘坪河階及南眉河階,都屬於新社河階群的一部分。全區最高點海拔約565公尺,即在金星里西南方之河階台地上。

平均海拔:379 米

楓樹脚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43 米

鎌村里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264 米

田心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69 米

四德里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43 米

新社區

臺灣 > 臺中市

新社區(臺灣客家語大埔腔:sin+ sha+ ki+;臺灣話:Sin-siā-khu),舊稱「新番社」,位於中華民國臺中市中部偏東,地處臺中盆地之外圍台地平頂。氣候屬亞熱帶氣候,由於群山環繞,多地形雨。特產有椪柑、葡萄、楊桃、高接梨、枇杷、香菇、盆景等種植。

平均海拔:467 米

田寮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55 米

鹿寮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40 米

大突寮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55 米

賴明里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113 米

東區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88 米

蔗廍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204 米

厝仔

臺灣 > 臺中市

平均海拔:44 米

关于这个地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