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
点击地图以查看其地形、其海拔和其地势。

中国
中国地势呈现西高东低的特点,整体上分为三个阶梯。第一阶梯位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其中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最高峰。第二阶梯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海拔多在1000至2000米之间。第三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东,主要由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东南丘陵组成,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这种阶梯状地形使得中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形成了丰富的水系和多样的地貌特征。
平均海拔:901 米

上海市
上海市中心位于北纬30°23′-31°27′,东经120°52′-121°45′,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前缘,东濒东海,北界长江,南临杭州湾,西与江苏省和浙江省接壤,是中国海岸线的中心位置。截至2013年末,全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南北最长处约12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100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2648.6平方公里。上海市全境为冲积平原,仅西南部有部分火山岩丘。海拔平均高度在4米左右,地势平坦,略呈东高西低,山脉少而低小。东部沿海由长江不断携带入海的泥沙沉积而成,崇明岛、浦东等地的面积依旧在增长中,西部有佘山、天马山等,但高度都在100米以下。上海市最高点是位于杭州湾内的大金山岛,海拔103.4米。
平均海拔:13 米

臺灣
臺灣(俗字寫作台灣),西方世界亦稱福爾摩沙(葡萄牙語:Formosa),是位於東亞、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海峽距離約130公里,周圍海域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在當前全球各島嶼面積排名中位居第38(或39),島上約七成面積之地形為山地與丘陵,平原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最高點3952公尺。全島被北回歸線貫穿,氣候炎熱,夏季偏長,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豐富多元。人口約2300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
平均海拔:196 米

日本
日本列島按照地質構造可分為東日本與西日本兩大區域,其界線為位於本州中部,新潟縣糸魚川市與靜岡縣靜岡市之間的糸魚川靜岡構造線。日本列島附近是歐亞板塊、菲律賓海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洲板塊的交界地,同時日本列島還處在環太平洋造山帶、火山帶、地震帶之上,故日本為一個經常發生地震、但同時也擁有許多火山與溫泉的國家。日本最高的山峰──海拔3,776米的富士山,本身就是一座活火山。據統計,世界全部芮氏規模6.0以上的地震中,超過20%都發生在日本;而日本發生的地震,釋放的地震能量就占全球地震釋放能量的10%。
平均海拔:58 米

臺灣
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约占全岛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原和盆地仅占五分之一。主要山脉包括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和海岸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全岛。其中,中央山脉北起苏澳,南至鹅銮鼻,全长约270公里,是台湾的脊梁和分水岭。玉山山脉的主峰玉山,海拔3952米,是全岛最高峰。山地多集中于中部偏东,西部地势较为平缓,形成嘉南平原、屏东平原等主要平原。此外,台湾还有台北盆地、台中盆地等盆地地形。总体而言,台湾地势东高西低,山地、丘陵、平原交错分布,地形多样复杂。
平均海拔:53 米

法国
法国国土地形种类多样,在西北部有沿海平原,在东南和西南部分别有阿尔卑斯山脉和比利牛斯山脉,中南部则是中央高原。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45米(15,782英尺),是欧洲海拔最高的山峰。法国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于不同的断块活动分期,其中阿摩里卡高原(英语:Armorican Massif)、中央高原、莫尔万高原(英语:Morvan)、佛日山脉、阿登山脉和科西嘉岛形成于古生代的华力斯坎造山运动(英语:Variscan orogeny)。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和侏罗山则显得年轻一些,侵蚀形式更少。法国60%的城市具有地震风险,但近年来地震带保持稳定。几大地块将法国分为数个沉积盆地,包括西南部的阿基坦盆…
平均海拔:430 米

云南省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97°31'39"-106°11'47"之间,全境东西最大横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00公里,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4.1%,居第8位。最低处位于河口县城西南,南溪河与红河交汇,高程为海拔76.4米,为云南最低处;最高处位于德钦县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云南最高点。云南全境,东与贵州、广西接壤,北与四川毗邻,西北与西藏交界,西与缅甸为邻,南同老挝、越南毗连。云南有长达4,060公里国境线,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全省有出境公路20多条。北回归线穿越全境,全省分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兼具低纬气候、…
平均海拔:1,713 米

埃及
埃及全境有95%為沙漠。最高峰凱瑟琳山海拔2,629米。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從南到北流貫全境,境內長1350公里,兩岸形成寬約3—16公里的狹長河谷,並在首都開羅以北形成2.4萬平方公里的三角洲。這兩岸的河谷及三角洲地帶,雖然只佔埃及全國總面積的4%,但卻是埃及99%的人口聚居所在。蘇伊士運河是連接亞、非、歐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薩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壩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納賽爾水庫(5000平方公里)。
平均海拔:272 米

乌克兰
平均海拔:183 米

成都市
成都市区海拔500余米。成都境内的地形较为复杂,东部为龙泉山脉和盆中丘陵,龙泉山脉海拔600至1000米,植被破坏较为严重,该山脉为成都平原和盆中丘陵的分界线,龙泉山脉以东,浅丘连绵起伏。中部为成都平原,介于龙泉山脉与邛崃山脉之间,海拔450至720米,是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平原。成都平原得益于都江堰水利工程,河网密布,同时由于土地肥沃,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西部为邛崃山脉,是横断山脉最东缘的山系,以东北-西南走向穿过彭州、都江堰市、大邑县、崇州市和邛崃市,许多山峰海拔在4000米以上。该地区海拔落差巨大,地貌丰富,拥有丰富绮丽的自然景观。平原面积占40.1%,丘陵面积占27.6%,山区面积3…
平均海拔:913 米

广东省
广东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7%、24.9%,台地和平原佔14.2%和21.7%,河流和湖泊等占5.5%,总体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最高峰石坑崆位于阳山县、乳源县与湖南省的交界处,海拔1902米,山脉以北东―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贯粤西、粤中和粤东北的罗平山脉和粤东的莲花山脉,粤北的山脉则多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脉,粤东和粤西有少量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區多為低丘陵、台地或平原。平原以珠江三角洲面积最大,其次为潮汕平原,此外还有高要、清远、杨村和惠阳等冲积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岛―电白―阳江一带和海丰―潮阳一带分布较多。基岩岩石以花岗岩最为普遍,砂岩和变质岩也较多,…
平均海拔:194 米

北京市
北京市位于河北省的西北边缘,背靠太行山余脉和燕山山脉,面对辽阔的华北平原,东南距渤海約150公里。市域东西宽约160公里,南北长约176公里,土地面积16455.13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338平方公里,占38.6%;山区面积10072平方公里,占61.4%。北京地势总体上上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地貌由西北山地和东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组成。北京市平均海拔高度43.5米,其中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而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全市最高峰为位于门头沟区西北部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北京沒有天然湖泊,天然河道自西向东有拒马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五大水系,均屬海河流域。据环保部信息,北京市昌平地区…
平均海拔:47 米

武汉市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少量低山丘陵以及岗地。全市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与平坦平原的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8%、12.3%、42.6%和39.3%。平坦平原位于长江、汉江及其支流两岸以及湖泊周围,是棉花和蔬菜产区。垄岗平原位于湖泊周围和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盛产水稻和鱼。丘陵分为三列,均被林木覆盖。北列分布在新洲区、黄陂区北部,中列横穿城区,南列分布在蔡甸区、江夏区北部。低山主要分布在黄陂区和新洲区东北部,海拔在200米~500米以上。黄陂区和孝感市交界的双尖峰,海拔872.5米,是武汉最高点。中心城区的最高点位置位于洪山区的顶冠峰,海拔200.1米。矿产主要有煤、磷、黄铁矿等。
平均海拔:48 米

高雄市
高雄市行政區土地面積共2951.8524平方公里,其中高山土地面積占1555.0398平方公里(52.68%),丘陵和平原土地面積占1391.2273平方公里(48.22%);高山區桃源區面積928.98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3分之1;全市占全國總面積8.14%(約12分之1)。海岸線方面,高雄市西扼臺灣海峽,南臨巴士海峽。西半部為嘉南平原和屏東平原等沖積平原地形,東半部主要為山區(玉山山脈、中央山脈),範圍延伸至玉山;在市區部分鼓山海岸的壽山、左營東側的半屏山,以及東南部的鳳山丘陵(鳳山水庫建於其上)和東北部的岡山丘陵、阿里山山脈,其中壽山與半屏山皆因珊瑚礁隆起而形成。位於市區西南側,隔著高雄港狹長水道與前鎮相對的…
平均海拔:29 米

新加坡
新加坡共有大小岛屿63个,地势起伏和缓,主岛新加坡岛的面积占到90%以上。於北部建有新柔长堤,西部有第二通道,两者成为新加坡与马來西亚柔佛間的通联系道。新加坡岛以外較大的有岛屿裕廊岛、德光岛、乌敏岛及圣淘沙,地理最高点为武吉知马,海拔163.63米(537英尺)。
平均海拔:14 米

澳大利亚 / 澳洲
澳大利亚全境平均海拔300米,超過1,000米的山地面積低於1%,低於500公尺者達87%,乃地表起伏最和緩的大陸。西部是海拔200-500米的低高原,多分布沙漠和半沙漠;也有一些海拔1,000-1,200米的横断山脉。中部是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盛长草本植物,其中埃尔湖是最低点,湖面低于海平面12米,以此为中心的大平原为大自流盆地。东部是古老山脉所形成的高地——大分水岭,大部分海拔800-1,000米,东南部的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是澳洲本土最高峰。东北部沿海的大堡礁是全球最大的珊瑚礁。
平均海拔:35 米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属亚热带干燥和半干燥气候,气候总的来说比较炎热干燥,每年平均降雨量不到250毫米,1/4的地区降雨量在120毫米以下。最炎热的时节是6、7月份,大部分地区中午的气温超过40℃,而在信德和俾路支省的部分地区中午气温则可能高达50℃以上。海拔高度超过2千米以上的北部山区比较凉爽,且温差大,昼夜平均温差14℃左右。气温最低时节是12月至2月。
平均海拔:1,372 米

乌鲁木齐市
乌鲁木齐地势起伏悬殊,山地面积广大。地势南高北低。最高点天山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最低点猛进水库海拔490.6米。山地面积占总面积50%以上,市区平均海拔800米。河流共有46条,均系内陆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大,散失于绿洲或平原水库中,分别属于乌鲁木齐河、头屯河、白杨河、阿拉沟、柴窝堡湖5个水系。水资源总量为9.96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9.19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0.771亿立方米。冰川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河和头屯河上游的天格尔山以及东部的博格达山,储量73.9亿立方米,年均消融量1.23亿立方米。
平均海拔:1,294 米

內湖區
內湖區,前身「內湖鄉」,位於臺灣臺北市東部,因其境內多山丘,形成多處小盆地地貌,當地人臺灣話稱山坳地為「湖」,故內湖是「內部盆地」之義。臺灣話「內面即湖」或「內面彼湖」之稱謂;所指的盆地範圍係以北側自大金面山到碧湖國小的山陵,東緣從綠大地社區、成功公園到清白新村,南邊從白鷺山延伸到公館山之山丘北坡,西方是江南街處,在其中間形成一山坳型盆地。內湖區境內尚有「畚箕湖」、「北勢湖」、「白石湖」和「牛稠湖」等老地名,命名方式,亦是依地形和先民開墾事跡有關連性,而非指有水的湖泊名稱。工商活動部分,內湖科技園區有商辦大樓及臺灣部分媒體設於此處。2010年臺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內湖區為九重葛,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平均海拔:94 米

北京市
北京市位于河北省的西北边缘,背靠太行山余脉和燕山山脉,面对辽阔的华北平原,东南距渤海約150公里。市域东西宽约160公里,南北长约176公里,土地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338平方公里,占38.62%;山区面积10072平方公里,占61.38%。北京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地貌由西北山地和东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组成。北京市平均海拔高度43.5米,其中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而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全市最高峰为位于门头沟区西北部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北京沒有天然湖泊,天然河道自西向东有拒马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五大水系,均屬海河流域。
平均海拔:455 米

巴尔干半岛 / 巴爾幹半島
半岛地处欧、亚、非三大陆之间,是欧、亚联系的陆桥,南临地中海重要航线,东有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扼黑海的咽喉,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地形以山地为主,喀尔巴阡山以南多為山丘及石灰岩地形,以北多以為平原為主。半岛西部有迪纳拉-品都斯山脉,中东部有喀尔巴阡-老山(巴尔干)山脉。老山山脉是阿尔卑斯、喀尔巴阡山的延伸,经南斯拉夫东部,横贯保加利亚中部,直临黑海。东西两列山脉之间是古老的罗多彼山脉和马其顿山丛,最高峰穆萨拉峰,海拔2925米。半岛上平原分布零散,仅萨瓦河、多瑙河、马里查河谷较宽广。
平均海拔:288 米

北海道
在地圖上,北海道呈現菱形外形。位於北海道中部的石狩低地帶將北海道分為東西兩部分,西側是半島地區,東側則是主體地區。蝦夷山系自南方的日高山脈開始往北延伸,南北縱貫北海道的主體地區,在北海道中部分為往東延伸的石狩山地(日语:石狩山地)、北見山地,以及向西、向北延伸的夕張山地(日语:夕張山地)、天鹽山地(日语:天塩山地)。其中石狩山地是北海道地勢最高的地區,北海道最高峰大雪山的旭岳(標高2,219米)也位於這一山系。在這兩大山地之間是富良野盆地(日语:富良野盆地)、上川盆地(日语:上川盆地)、名寄盆地(日语:名寄盆地)等盆地。北海道東部地區的知床半島等地的山脈是千島弧的延長。在這一山地以南則是十勝平原、根釧台地等平原。主…
平均海拔:98 米

三重區
三重區與台北市只有一河之隔,是新北市進入臺北市的必經通道之一。又正好位於大臺北地區的偏中心位置,加上三重區四周有九座橋樑,其中六座聯外,又被稱作如九爪章魚般的交通要地。(九座橋順時針分別為重陽橋、淡水河橋、台北橋(全臺車流量第一)、忠孝橋(全臺車流量第二)、中興橋、新北大橋(銜接重翠大橋後連結至板橋區)、重翠大橋(三重區與板橋區連結)、重新橋(未聯外)、辰光橋(景觀橋未聯外)、中山橋(新北大道未聯外))三重區特色在於地理環境的優越,屬於淡水河左岸、面對台北市的凸岸地形,因此有廣大腹地連接台北市,造就其成為著名的通勤城市之一。在實際面上表現於汽機車、公車、客運車流量,在三重市區中行駛的公車多達80幾線、客運則將近20…
平均海拔:8 米

冲绳县 / 沖繩縣
沖繩縣在古代是獨立國家琉球國,但同時對中國明、清王朝和日本薩摩藩、江户幕府朝貢。在中日兩國均處於鎖國狀態的時期,琉球國因其中繼貿易地位而顯得重要。明治維新後,琉球國被日本併吞,成為琉球藩,後改為沖繩縣。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沖繩縣是日本領土範圍內唯一發生地面戰的地區,大量人口死亡,縣土被戰火摧殘。戰後沖繩進入美國統治時期,並興建大量美軍基地,嘉手納基地是目前美軍在遠東地區最大的空軍基地。1972年,美國放棄在舊金山和約得到的琉球行政權並移交日本,但仍保留大量美軍基地。現在美軍基地問題是沖繩縣政最主要問題。由於歷史和地理原因,沖繩縣的語言、飲食、風俗文化都和日本本土有不同之處。沖繩的群島地形使得農業和製造業在沖繩經濟中佔…
平均海拔:1 米

伊宁市
伊宁市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均气温10.5℃,1月最冷年均12℃,7月最热年均22。8℃,年均降水量245.1毫米,无霜期190天,年均日照3080.8小时,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水土光热资源优势。冬季市区一般年份最低温≤-30℃,海拔850~1500米的地带属内暖带(逆温层),其中以海拔900~1200米的浅山地带最明显,1月平均温度较平原地区高4℃以上,一般在11月初形成,次年3月上旬结束。春季气温上升快,但不稳定,由于冷空气的侵入频繁,易使上升的温度又急剧下降,倒春寒每两年1次。夏季炎热,平原地区极端最高温度可达39℃~41℃,有稳定的炎热期,最热7月,平均温度在22℃~23℃。秋季温度下降快…
平均海拔:1,035 米

南极洲/南極洲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寒冷、乾燥、多風的大陸,是唯一橫跨所有經線的洲,平均海拔為2350公尺,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全境為冰雪覆蓋,占地球冰蓋面積的80%以上。它沿岸地区的年降水量仅有200毫米,内陆地区更少。一年中最寒冷季节南极洲的平均温度低至-63℃,1983年曾觀測最低温度為-89.2℃。南極洲的本地物种有各类藻類、细菌、真菌、植物(包括苔藓)、原生生物以及一些可以适应寒冷环境的动物,例如企鵝、海豹、線蟲、緩步動物、蟎等。南极洲沒有永久居民,但每年居住在這裡的科研人员有一千至五千人。
平均海拔:1,021 米

竹南鎮
地形上可分為北部的台地、丘陵,和南部的中港溪沖積平原(或稱竹南沖積平原),沿海則有因冬季強勁季風搬運砂石而形成的沙丘。北部丘陵台地區約佔全鎮1/6,以海拔102公尺的尖筆山為制高點,台地南端以10多公尺高的階崖與沖積平原相接,台地上因地勢高,水源取得不易,原為看天田,1960年攔截峨眉溪的大埔水庫完工提供灌溉水源後,水田面積大幅增加。南部的沖積平原,地勢平坦,18世紀中葉隆恩圳開鑿後,即是竹南鎮的農業精華區,但昔日每逢颱風季,多遭水患之苦。海岸地帶的沙丘自崎頂里往南綿延至海口里,再往南,即中港溪以南的後龍鎮海岸砂丘。氣候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多雨,年均溫攝氏22.4度,最冷月月均溫為1月的15.3度,最暖月月…
平均海拔:19 米

汉中市
北界秦岭山脉,南界大巴山,总面积27,246 km²。其间由汉江冲积形成汉中盆地。属凉亚热带气候。汉中市位于汉水上游,汉中盆地中部,东经106°51'-107°10'、北纬33°2'-33°22'之间。地形特点南低北高,市内有平坝、丘陵和山地等三种地貌,平坝为汉江冲积平原的一二阶梯,海拔500-600米之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占全市面积的34.62%;丘陵为山前洪积扇形成的宽谷浅丘地带,海拔601-80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约占全市面积的28.1%;山区是秦岭南坡形成的浅山和中山地区,地势较为复杂,土壤贫瘠,海拔在701-2038米之间,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7.2%。
平均海拔:1,165 米

长沙市
长沙的北、西、南缘为山地,东南以丘陵为主,东北以岗地为主;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大体各占四分之一。长沙东有连云山、大围山、九岭山等呈东北~西南走向作雁行状排列,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50多座,浏阳大围山七星岭海拔1607.9米,为辖区最高点;长沙西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13座,乔口镇湛湖海拔23.5米,为辖区最低点,海拔相差1584.4米。 长江一级支流湘江为长沙最重要的河流,由南向北贯穿全境,境内长度约75公里,把城市分为河东和河西两大部分。海拔300.08米的岳麓山伫立于湘江西岸,长5千米的冲击沙洲橘子洲卧于江心,一起构成了长沙“山水洲城”的地貌特色。
平均海拔:180 米

信阳市
信陽全境东西平均跨度約205公里,南北平均跨度約142公里,總面積為18000多平方公里。地势北低南高,呈岗川相间的阶梯地貌。西部和南部分别分布着面积近7000平方公里的桐柏山和大别山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36.9%。两山首尾相接,蜿蜒在豫鄂边界,是长江和淮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其中桐柏山在信阳境内长约69公里,山势陡峭。大别山在信阳境内长约200公里,大别山东段的海拔在1000米以上,山脊雄伟,西段低缓宽阔,以1000米以下低山为主,亦有丘陵分布。丘陵岗地地貌占全市总面积的38.5%,面积约7000多平方公里,分布在大别山地以北,明港、寨河、固始线以南,海拔50至100米。由于受淮南水系的强烈切割和冲积,形成高差20…
平均海拔:143 米

花蓮縣
花蓮縣在地理形狀上,呈現長條狀,像是一隻蠶。花蓮縣的南北長約137.5公里,東西寬約43公里。其面積雖為全臺灣各縣市之冠,但為多山地形,平原僅有全面積的百分之10。多數人口集中在花東縱谷平原一帶,其中有約七成人口居住於縣治花蓮市及吉安地區。花蓮縣的平原地帶並非直接面向海洋,而是夾在東側海岸山脈與西側的中央山脈之間。寬度僅有3到9公里,地理上屬於縱谷平原的河川沖積扇地形,稱為花東縱谷或花東走廊,花東縱谷的北側的開口處大致由花蓮縣秀林鄉崇德車站往南至花蓮溪口,然而在新城鄉新城村至花蓮市國福里的這15公里區段,平原長寬比例明顯縮小,最寬處約僅剩5公里左右,因此又有「新城走廊」之稱,揣測這片狹小的平原地勢,是由立霧溪自上游…
平均海拔:686 米

欧洲/歐洲
歐洲的地形樣貌頗為豐富。
平均海拔:223 米

佛罗里达州/佛羅里達州
佛羅里達州(英語:State of Florida)是美國本土東南端的一個州,呈現半島地形,亦属于墨西哥灣沿岸地區,是美國人口第三多的州,為著名的度假、避寒圣地。中文俗称為佛州,佛羅里達。州府位于塔拉赫西,最大的城市为傑克孫維,最大的都會區為迈阿密都會區。佛羅里達吸引不少名人和運動員來這裡度假,以高爾夫球、網球、水上活動(英语:Surface water sports)、賽車而著称。
平均海拔:6 米

墨脱县
墨脱县土地總面積為31273.41平方公里,其中實際管轄的面積約6600平方公里,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下游,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东、西、北三面环山,雅鲁藏布江自北向南过境,县北部为岗日嘎布山脉,西部和西北部属喜马拉雅山脉高山地段,南部为雅鲁藏布江河谷地段。最高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由于高山冰雪融冻侵蚀和河流的切割,墨脱县绝大部分山地的切割深度多在兩千米以上。由于地势高差大,山地出现明显的气候垂直变化,墨脱县常年日照时数1500.7小时,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18°C-22°C,7月平均气温25°C-28°C,1月平均气温12°C-16°C,全年无霜或偶有轻霜,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有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
平均海拔:3,426 米

墨爾本
墨尔本地处大分水岭余脉的外侧,西南面有水深较浅但面积较广的菲利普港湾,南面的莫宁顿半岛和贝拉林半岛将大部分来自于南大洋的冷空气屏蔽,都市区的大部分地区常年受东南面塔斯曼海的南太平洋暖流影响,處於副熱帶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交叉地帶,全年气温变化较为和缓,降水分布均匀(下半年降水量略多)。但由于同时受到西面从大澳洲湾吹过西部火山平原和南面来自巴斯海峡的部分印度洋和南大洋西风带残余寒流的影响,冷空气被布里斯班山脉和奥特威山脉局限只能从吉朗附近通过以西南风的形式吹过水温较暖的菲利普港湾产生大湖效应,加上整个北面和东面被西北的维多利亚中部高地(大分水岭余脉)、东北的雅拉山脉(维多利亚阿尔卑斯山脉余脉)和东面的丹德农…
平均海拔:185 米

茂名市
茂名市地质,经历早古生代震旦纪、寒武纪,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中生代三疊紀、侏罗纪、白垩纪的地壳运动,造成了复杂的地层结构和断裂构造,生成多种矿藏,形成背山面海、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地形地貌。其中山地主要由从北面进入境内的云开大山、东北面进入的云雾山脉和由西北面进入的勾漏山脉交汇而成,面积1300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11.38%。最高点为云雾山脉大雾岭的主峰大田顶,海拔1704米,是粤西第一高峰及广东第二高峰。中部主要是丘陵和台地,丘陵面积7518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65.85%,土地平坦、土层深厚,气候温和;西南部是平原台地,面积2607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22.77%。
平均海拔:171 米

南美洲
南亚美利加洲(西班牙语:Sudamérica 或 América del Sur;葡萄牙语:América do Sul;法语:Amérique du Sud;英语:South…
平均海拔:283 米

大阪市
大阪市河流眾多,有「水都」之稱。這也使得大阪市橋樑眾多,江戶時代的大阪有「八百八橋」之稱。然而在近代,大阪的許多河道都已被填埋,用來修建公路或建築。低窪的地形導致大阪在歷史上水害頻發。江戶時代中期,幕府對原本匯入淀川的大和川進行人工改道,使其改自大阪南部入海,使得水患大幅減少。大阪市的水系當中,以發源自琵琶湖,流經大阪市北部的淀川水量最多。憑藉水運之便,淀川沿線曾經聚集眾多市場,是支撐大阪經濟的大動脈。然而淀川也曾是一條洪水頻發的河流。1885年的淀川大洪水使得明治政府決心在淀川北側開挖新淀川,使得淀川排水暢通,洪水次數也大幅減少。現在大阪市中心的主要河流還有東橫堀川、道頓堀川、木津川、安治川等河流。
平均海拔:10 米